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

美国关税大棒砸向全球,却意外为中国制造清了场!

2025-09-20 14:20IP属地 广东佛山2930

国际贸易棋局上,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意外地成为中国制造业的“保护伞”,一边削弱了中国的竞争对手,一边强化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。

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院长姚洋在2025慧眼中国环球论坛上指出,美国对全球征税的关税政策反而把中国的竞争对手全都打掉了,使中国企业的优势更加突出。

美国依赖于中国制造业的支撑,由于中国制造业成本较低,即使面对高额关税,仍然保持强大竞争力。这个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,是全球供应链错综复杂的现实和美国关税政策出人意料的结果。

01 关税重拳,打错了对象

特朗普政府征收关税的目的是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,增加就业岗位,减少财政赤字。但实际效果却难以达到预期。

美国对企业海外竞争力的下降、跨国投资结构的调整以及报复性措施的涌现,正在消弭所谓对等关税带来的短期收益。

特朗普曾宣称,美国每月可以收到近300亿美元关税,这样可以弥补赤字。但数据显示,特朗普执政10年的关税收入,根本无法补上10年高达21.8万亿美元的窟窿。

02 竞争对手意外出局

美国对全球征税,中国制造业成本低廉,导致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反而把中国的竞争对手全都打掉了。这是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。

全球贸易体系受到冲击,各国面临更高的贸易壁垒。成本较高的制造商难以承受美国市场的高关税门槛,逐步退出竞争。

相比之下,中国制造业凭借成本优势和规模效应,依然能够在美国市场保持竞争力。姚洋指出:“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基本面没有任何变化,美国继续发展金融业,中国在大力发展制造业。”

03 芯片战加速中国自主替代

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的长期打压,促使中国加速发展半导体产业。中国商务部最近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发起了反倾销调查,这一举动可能会重塑全球市场格局。

内地高度重视芯片行业的自主可控。仅2024年,中国进口芯片制造设备金额就高达309亿美元。同期中国前五大芯片设备制造商的业绩也都创出纪录。

随着产业资本的持续投入,内地芯片自主可控程度将会不断加深。国产芯片性能与产能的同步提升,使自主替代已是“箭在弦上”。

04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博弈

美国对中国阳极级石墨征收93.5%的初步反倾销税,叠加现有税率后实际关税飙升至160%。这暴露了美国在新能源产业链上的脆弱性。

作为全球最大的天然石墨生产国和加工中心,中国占据全球约70%的天然石墨产量及95%的电池级石墨精炼产能

石墨供应中断或价格翻倍将直接导致每辆电动车的电池成本上涨1000美元以上,整车售价可能因此增加数万美元。这反而拉低美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竞争力。

05 经济互补性依旧存在

尽管面临关税壁垒,中美经济互补性依然显著。美国继续发展金融业,中国则在大力发展制造业,两国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努力。

美国离不开中国制造业的支撑。这种依存关系使得即使在高关税环境下,两国贸易仍然以各种形式持续进行。

中国制造业成本较低,即使加上高额关税,仍然比许多竞争对手更有竞争力。这解释了为什么美国关税政策未能真正削弱中国制造业的出口能力。

06 全球贸易格局重塑

美国试图重构国际关税秩序的“努力”,正遭遇着意想不到的反噬效应,暴露出单边主义政策的局限性

多国的报复性关税措施正在加速去美元化进程。美债收益率随关税政策的出台不断打破历史纪录,投资者不断演绎的“史上最大抛售潮”正暗示着美元霸主地位的式微。

美国不断向贸易伙伴施压,反而会推动全球主要经济体想办法减少对美国的市场依赖,加强美国市场之外的区域一体化。

07 长远展望:竞争仍在继续

中美贸易战本质是守成大国与新兴经济体对全球治理主导权的争夺。当前态势验证了“修昔底德陷阱”的部分逻辑,但中国的战略耐力与美国的内部矛盾形成微妙平衡。

破局关键在于谁能更快实现“内循环稳定+技术自主+盟友整合”的三元平衡。对中国而言,“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”仍是穿越风暴的核心策略。

短期内,双方可能在缓冲期展开试探性谈判,但核心分歧难解。若关税继续升级,JP Morgan预测全球经济衰退概率升至60%。

中国芯片消费规模占全球35%左右,是全球最大单一市场。随着产业资本持续投入,内地芯片自主可控程度不断加深。

美国车企依赖中国石墨供应链,关税使美国电动车电池成本上涨每辆1000美元以上。

特朗普想藉英伟达“中国特供版”芯片“捞一票”的计划大概率落空——因为中国买家对性能打折芯片积极性不高,国产芯片正在全面崛起


举报
收藏 0
评论 0